你可能常常聽到身邊的朋友、同事,甚至是在電視上看到財經專家們熱烈討論「美股」這個話題,好像只要跟它沾上邊,就跟財富自由更靠近了一步。但說真的,對我們這些遠在地球另一端的人來說,美國股市到底幾點開盤?半夜爬起來看盤會不會太累?這些市場規則跟我們熟悉的不一樣嗎?
別擔心!今天就讓我這位資深金融專欄寫手,用最生活化、最不燒腦的方式,帶你一起揭開美國股市的神秘面紗,讓你搞懂美股開盤時間、休市日期,還有那些你非懂不可的交易眉角。保證聽完,你也能跟朋友輕鬆聊美股,不再是「霧煞煞」的外行人!

### 美股幾點開盤?搞懂「美東時間」與台灣時差的魔術秀
首先,要搞懂美股幾點開盤,最關鍵的一點就是「時差」。美國地大物博,有不同的時區,但美股主要市場,像是紐約證券交易所(New York Stock Exchange, NYSE)和那斯達克證券交易所(Nasdaq Stock Market),它們都遵循美國東部時間(Eastern Time, ET)。
這就像我們在台灣習慣用「台灣時間」一樣,美股有自己的「時區語言」。而最讓人暈頭轉向的,莫過於美國還有個「日光節約時間」(Daylight Saving Time),也就是俗稱的「夏令時間」與「冬令時間」!這就像玩「大家來找碴」,每年會有兩個時間點,股市開盤時間會跟著變動,一不小心就錯過。
美股的交易時間其實不只我們一般認知的「盤中交易」。它還包含了「盤前」、「盤後」甚至「夜盤」交易。這就好像一家超商,不只白天開門做生意,凌晨也有人補貨、深夜也有值班人員,讓資金流動永不停歇。
這裡整理了美股的各種交易時段,並貼心幫你換算成台灣時間,讓你一眼看懂:
交易時段 | 美國東部時間(當地) | 台灣時間(夏令) | 台灣時間(冬令) |
---|---|---|---|
常規交易 | 週一至週五 上午 9:30 – 下午 4:00 |
週一至週五 晚間 9:30 – 隔日凌晨 4:00 |
週一至週五 晚間 10:30 – 隔日清晨 5:00 |
盤前交易 | 週一至週五 上午 4:00 – 上午 9:30 |
週一至週五 下午 4:00 – 晚間 9:30 |
週一至週五 下午 5:00 – 晚間 10:30 |
盤後交易 | 週一至週五 下午 4:00 – 晚上 8:00 |
週一至週五 凌晨 4:00 – 上午 8:00 |
週一至週五 清晨 5:00 – 上午 9:00 |
夜盤交易 | 週日至週四 晚間 8:00 – 隔日凌晨 4:00 |
週日至週四 上午 8:00 – 下午 4:00 |
週日至週四 上午 9:00 – 下午 5:00 |

小提醒: 美國的夏令時間通常是每年三月的第二個週日開始,到十一月的第一個週日結束。在這段期間,美股會比台灣慢 12 小時。而冬令時間則慢 13 小時。換句話說,夏令時間時,美股的常規盤是我們的晚上九點半開盤;冬令時間時,則是晚上十點半開盤。可別搞錯了,免得半夜爬起來才發現還沒開盤,或是已經收盤了!
### 2025 年美股休市、半日市總整理:假期不等於休息日!
你以為只要放假,股市就跟著放假嗎?那可不一定!雖然美國股市在法定假日會「全面休市」,讓大家可以跟家人團聚,但有些特殊節日的前一天,它可只會「上半天班」就提前收盤。這就像銀行過年前只開半天一樣,時間到了就準時打烊。
這些休市日和半日市的資訊,對於在台灣追蹤美股的我們來說格外重要。想像一下,如果你預期市場會開盤,結果等到半夜才發現美國人在過節,那種撲空的感覺肯定不好受。為了幫助大家避開這些「雷區」,我特別為你整理了 2025 年美國股市的休市與提前收盤日期:
日期 | 星期 | 節日名稱 | 休市/提前收盤狀況 | 台灣時間收盤(提前收盤日) |
---|---|---|---|---|
1 月 1 日 | 週三 | 元旦 | 休市 | N/A |
1 月 20 日 | 週一 | 馬丁路德金紀念日(Martin Luther King, Jr. Day) | 休市 | N/A |
2 月 17 日 | 週一 | 總統日(Presidents’ Day) | 休市 | N/A |
4 月 18 日 | 週五 | 耶穌受難日(Good Friday) | 休市 | N/A |
5 月 26 日 | 週一 | 陣亡將士紀念日(Memorial Day) | 休市 | N/A |
6 月 19 日 | 週四 | 六月節國家獨立日(Juneteenth National Independence Day) | 休市 | N/A |
7 月 3 日 | 週四 | 獨立紀念日前一天 | 提前收盤(美東時間下午 1:00) | 凌晨 2:00 |
7 月 4 日 | 週五 | 獨立紀念日(Independence Day) | 休市 | N/A |
9 月 1 日 | 週一 | 勞動節(Labor Day) | 休市 | N/A |
11 月 27 日 | 週四 | 感恩節(Thanksgiving Day) | 休市 | N/A |
11 月 28 日 | 週五 | 感恩節後一天 | 提前收盤(美東時間下午 1:00) | 凌晨 2:00 |
12 月 24 日 | 週三 | 聖誕夜 | 提前收盤(美東時間下午 1:00) | 凌晨 2:00 |
12 月 25 日 | 週四 | 聖誕節(Christmas Day) | 休市 | N/A |
聰明的你,看到這裡應該發現了,美國的許多法定假日都落在週一,形成了「長週末」效應。投資者記得在這些日期前做好資金規劃,避免市場休市影響你的交易策略或急用資金。

### 美股交易規則大不同:無漲跌幅限制、T+1 交割與當日沖銷的自由度
相較於許多亞洲股市設有嚴格的漲跌幅限制(例如台灣股市每天有 10% 的限制),美股最讓投資人又愛又怕的,就是它「沒有漲跌幅限制」!這代表什麼呢?簡單來說,一支股票在一天之內,可能漲翻天,也可能跌到你認不出來。這就像你玩大富翁,有機會一次擲出三個六,但也可能連連踩到機會命運的「厄運」格子。
這種特性讓美股充滿了刺激感與爆發力,但同時也伴隨著更高的風險。如果你不熟悉美股的脾氣,建議不要輕易嘗試追高殺低,因為市場的波動性可能會讓你措手不及。
除了漲跌幅限制,美股還有一些你必須知道的獨特規則:
- 最小交易單位「一股」: 沒錯,你沒看錯!在美股,就算你預算有限,也可以只買一股股票。這與許多亞洲市場的「一張」(通常是 1000 股)有所不同。這個特性讓小資族也能輕鬆參與美股,像是買進一張蘋果公司的股票,再也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。這就像你想吃披薩,不必一次買整個,可以只買一片來嘗鮮,大大降低了投資門檻。
- 結算交割機制:從 T+2 到「交易日加一日」的 T+1 新時代! 以前,我們買賣股票後,資金或股票的實際交割(也就是錢真正進到你的戶頭,或是股票真正登記到你名下)通常需要兩個交易日,俗稱 T+2。但從 2024 年 5 月 28 日起,美股正式進入了「交易日加一日」的 T+1 時代!這意味著你的買賣將在交易後的下一個工作日完成清算與交割。資金周轉速度加快了,對投資者來說是個好消息,可以更靈活地運用資金。
- 當日沖銷(Day Trading)的自由: 在美股,你可以在同一個交易日內買入並賣出同一檔股票或期權(Options)頭寸,這就是所謂的「當日沖銷」,也被稱為「即時交割」。而且,不像有些市場對當日沖銷有次數限制,美股對此的規定相對寬鬆(除非你是「型態當日沖銷者」,即在五個交易日內進行四次或更多次當日沖銷,且沖銷交易佔總交易量的六成以上,那就會受到「型態交易規則」的約束,例如帳戶最低資產要求)。這給了許多短線操作者極大的彈性,可以在市場波動中迅速進出,賺取差價。
- 最低報價幅度: 股票報價的精細度也有講究。一般來說,一美元以上的股票,最低報價單位是 0.01 美元(也就是一美分);而一美元以下的「仙股」,則可以精確到 0.0001 美元。這有助於市場更精準地反應供需,提高交易效率。
### 誰在玩美股?市場上的三大巨頭交易所
美國股市之所以全球聞名,除了那些家喻戶曉的科技巨頭,背後還有三大證券交易所撐起這個龐大的市場。它們就像三位性格迥異的超級英雄,各自有擅長的領域:
- 紐約證券交易所(New York Stock Exchange, NYSE): 說到華爾街,你腦中浮現的可能就是紐約證券交易所的大門。它是全球市值最大的股票交易所,就像一位德高望重的藍籌股老大哥,許多歷史悠久、規模龐大的「藍籌股」(blue-chip stocks),如可口可樂、摩根大通(JPMorgan Chase),都在這裡掛牌。儘管現代交易已高度電子化,但它依然保留了場內交易員的傳統,這在關鍵時刻對穩定市場、提供流動性仍有其作用。
- 那斯達克證券交易所(Nasdaq Stock Market): 如果說紐約證交所是傳統的老大哥,那那斯達克就是充滿科技感的創新者。它是全球第一個電子證券交易市場,沒有實體交易大廳,所有交易都透過網路進行。這裡雲集了眾多高科技公司,像是蘋果(Apple)、微軟(Microsoft)、亞馬遜(Amazon)和 Google 母公司 Alphabet 等,被視為科技股的搖籃。如果你對科技創新產業情有獨鍾,那那斯達克絕對是你的尋寶地。
- 紐約證券交易所美國市場(NYSE American),前身為美國證券交易所(American Stock Exchange, AMEX): 這位可說是美股市場的「中堅力量」,主要掛牌的股票以中小盤股為主。雖然名氣可能不如前兩者響亮,但它卻是唯一能同時進行股票、期貨和衍生性商品交易的交易所。這對想尋找成長潛力股,或進行更多元化投資的投資者來說,提供了豐富的選擇。
### 看懂美股「表情」:這些指數是市場的晴雨表
光知道美股幾點開盤還不夠,你還得學會怎麼讀懂它的「臉色」。美股市場有許多重要的指數,它們就像一張張市場的成績單,能幫你快速了解美國經濟和各產業的表現。掌握這些,你才能更精準地判斷現在是不是進場的好時機。
- 道瓊工業平均指數(Dow Jones Industrial Average, DJIA): 這是美股最古老也最知名、常常出現在新聞裡的指數。它由 30 家最具代表性的藍籌大型企業組成,涵蓋工業、金融等領域。雖然只有 30 檔股票,但它們的表現往往能反映美國整體經濟的動向。不過要注意,它是「價格加權」,意思是股價越高的公司,對指數的影響力越大,不完全反映公司規模。
- 標普五百指數(S&P 500 Index): 如果說道瓊是精選班,那標普五百就是模範生大集合!它納入了美國市值最大、流動性最強的 500 家企業,被市場專家普遍認為是最能代表美國整體經濟的指數。它的編制方式是「市值加權」,也就是公司市值越大,對指數的影響力也越大,這能更真實地反映企業規模對經濟的影響。許多機構投資者也會把標普五百作為衡量績效的重要基準。
- 那斯達克綜合指數(Nasdaq Composite Index): 這個指數就如其名,科技味十足!它包含了約三千家在那斯達克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,其中許多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科技巨頭,也有許多新創公司。如果你是科技迷,這個指數的波動和成長性,肯定會讓你眼睛為之一亮。
- 那斯達克一百指數(Nasdaq 100 Index): 別跟那斯達克綜合指數搞混了!這個指數更「精挑細選」,只納入那斯達克交易所中市值最大的 100 家非金融公司。它幾乎涵蓋了科技、消費、醫療等產業的龍頭企業,可以說是「高科技菁英班」的代表,像是蘋果、微軟、亞馬遜等都包含在內。
- 羅素二千指數(Russell 2000 Index): 如果你覺得前面的指數都太大咖,想找點「小而美」的標的,那羅素二千指數就是你的好朋友。它專門聚焦小型股,包含了市值較小的 2000 家美國公司,更能反映美國內需市場和中小企業的表現。當這個指數表現強勁時,通常代表美國本土經濟活力十足。
- 費城半導體指數(Philadelphia Semiconductor Index, SOX): 在這個晶片荒、科技戰的時代,半導體產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。費城半導體指數就是專門追蹤半導體產業公司股價的指數,它衡量了晶片、積體電路與晶圓產業的健康狀況。如果你想了解全球科技發展的脈動,這個指數絕對值得你關注。
- 威爾希爾五千總市場指數(Wilshire 5000 Total Market Index): 最後這位是「全能選手」!它包含了幾乎所有在美國交易所上市的公司(超過五千家),是目前最全面的總體市場指標。你可以把它想像成美國股市的「全家福照」,一眼就能看到所有成員的表現。

### 掌握市場脈動:聯準會與經濟數據是美股的「幕後推手」
要成為一個精明的美股投資者,光知道開盤時間和規則還不夠。你必須像偵探一樣,時刻關注市場的「風吹草動」。其中,有兩股力量對美股的影響最為深遠:
- 聯準會(Federal Reserve, Fed)的貨幣政策: 聯準會,簡稱「聯儲局」,是美國的中央銀行,就像美國經濟的「總舵手」。它的任何決策,無論是升息、降息,還是量化寬鬆(QE)或量化緊縮(QT),都會直接影響市場上的資金成本和流動性。資金充裕時,企業借錢成本低,獲利能力可能提升,投資人也更願意承擔風險,股市自然活絡;反之,當資金緊縮,利率升高,企業和個人的借貸成本都變高,經濟動能可能減緩,股市也會受到壓力。可以說,聯準會的政策方向,是主導美股中長期趨勢的關鍵因素。投資者分析美股趨勢時,務必密切關注聯準會的一舉一動,因為它將深刻影響市場的資金環境與風險偏好。
- 層出不窮的經濟數據: 美國經濟數據可說是美股的「晴雨表」。像是就業報告、消費者物價指數(CPI)、國內生產毛額(GDP)、零售銷售數據等等,每一項都像是在透露美國經濟的健康狀況。這些數據的好壞,會直接影響投資人對企業獲利和未來經濟前景的預期,進而牽動股市的漲跌。舉例來說,如果就業數據強勁,通常被視為經濟健康的訊號,有助於提振股市信心;反之,通膨數據過高則可能引發聯準會升息的擔憂,對股市造成壓力。市場流動性優異,交易體量巨大,日均交易量甚至能超過五千億美元。美國股市憑藉其高度電子化的交易系統、多元化的參與者以及健全的監管框架,在全球金融市場中扮演核心角色,其變動常引導全球資本流向。
### 結語:美股投資,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!
看到這裡,你是不是對「美股幾點開盤」以及美國股市的運作方式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呢?美股作為全球最大且最活躍的股票市場,它所蘊含的機會與挑戰都是巨大的。
想要成功參與美股,絕不是一時興起就能一蹴可幾的。除了搞懂複雜的時區轉換、記住那些休市日,更重要的是要深入了解美股的獨特交易規則,像是沒有漲跌幅限制帶來的巨大波動,以及 T+1 交割制度帶來資金周轉的便利性。同時,也要密切關注聯準會的貨幣政策動向和各項經濟數據,它們就像市場的指揮棒,牽動著股市的整體走勢。
⚠️ 投資美股雖然機會多,但風險也不小,尤其沒有漲跌幅限制,一天內價格可能大起大落,對新手來說是雙面刃。若您的資金流動性不夠充裕,或是風險承受度較低,務必謹慎評估自身的財務狀況和風險偏好,避免高槓桿或不熟悉的交易策略。
現在市面上也有許多提供美股交易服務的券商,像 Moneta Markets (億匯) 這類平台,通常會提供多種交易條件和工具,供投資人選擇。但無論選擇哪個平台,都務必先進行充分的研究,了解其費用、服務和安全性。
記住,投資的路上沒有捷徑,只有不斷學習、累積知識,並嚴格執行自己的投資紀律,才能在這個充滿變化的市場中,找到屬於自己的財富機會。祝你在美股的海洋中,乘風破浪,收穫滿滿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