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`html
你最近是不是常常聽到隔壁阿伯、辦公室同事在討論股市,然後又是一臉愁眉苦臉的樣子?尤其當你聽到「今天股票加權指數又怎樣怎樣了!」是不是就覺得一頭霧水,心裡想著這跟我的早餐店豆漿、午餐便當有什麼關係?嘿,別急!身為一個在財經圈打滾數十年的老行家,我跟你說,加權指數聽起來硬梆梆,但它其實跟我們的生活,可比你想像的還要貼近得多呢!

話說回來,這加權指數是啥米碗糕?簡單來說,它就像是台灣股市的「健康檢查報告」。我們都知道,每次去醫院體檢,醫生會看你一大堆數據,什麼血壓、血糖、體重,然後綜合起來告訴你身體好不好。加權指數也是一樣,它把台灣所有上市公司股票的市值加起來算一算,然後除以一個基準數字,就得出這個指數。所以,當你看到今天的股票加權指數高了,通常代表台灣整體公司的「市值」變大了,大家的公司資產都跟著水漲船高,感覺整個經濟都熱絡起來了!反之,要是指數下跌,就可能表示整體市場有點「感冒」了。
就拿最近的狀況來說吧,根據統計,在二零二五年二月二十日那個下午兩點半,加權指數的成交價是二三四八七點四六點,開盤還在二三五三零點九七點,結果盤中最高衝到二三五七六點七一點,最低卻溜到二三四零零點七五點,收盤比前一天下跌了一百一十六點六二點,跌幅差不多是負零點四九個百分點,總成交金額是三八二二點七三億元。你看,光是這幾個數字,是不是就看出它像坐雲霄飛車一樣,上上下下好刺激?到了四月七日,更是一度跌到一九二三二點三五點,單日跌了兩千多點,跌幅逼近一成,成交額剩下了一五七六點三二億元,真的是讓人心頭一驚。不過,別擔心,股市嘛,就是這樣上上下下,有漲有跌,就像天氣一樣,總有陰晴不定。

你可能會想,到底是什麼力量在推動這個指數呢?這就不得不提到台灣股市裡的幾個「巨人」了,也就是所謂的「權值股」。就像班級裡最高的同學,他的身高只要稍微變動,全班的平均身高就會受到影響。台灣的加權指數也一樣,像「台積電」(股票代號二三三零)、鴻海這些大型的企業,因為他們的市值非常龐大,只要他們的股價動一下,加權指數就會跟著晃很大一下。舉個例子,最近台積電的股價是上漲的,來到一零四五點零零元,漲了差不多一點九五個百分點,雖然它表現亮眼,但整個大盤還是會因為其他股票的漲跌,或者是一些國際上的風吹草動而受到牽連。像是最近台積電股價就受到「美國政策干擾」,股價被壓回,這就說明了,即使是再大的「巨人」,也難免會被外在因素影響。
那麼,股市裡除了這些「巨人」,還有誰在呼風喚雨呢?答案就是「三大法人」:外資、投信跟自營商。他們就像是市場裡的專業部隊,手上的資金非常龐大,買賣股票的動作都會對大盤產生不小的影響。根據最新的統計,從三月七日到近期,他們大多數時候都是「賣超」的,你看這表格就清楚了:

期間 | 買賣超總計 (億元) |
---|---|
2025年3月7日 | 負三八零點一 |
三日 | 負八二三點四 |
一週 | 負二零一八點二 |
兩週 | 負三五一九點四 |
本月 | 負二零一八點二 |
一個月 | 負三六五零點六 |
一季 | 負五四八六點八 |
半年 | 負六六一四 |
今年 | 負四八零二點一 |
一年 | 負一三三八九點一 |
自今年高點 | 負五三五八點四 |
自今年低點 | 負八二三點四 |
看到這滿滿的「負」號,是不是感覺到一股涼意?這代表他們持續在賣出股票,把資金從台灣股市搬走。當這些大戶們都在賣股票時,市場的買氣自然就會受到影響,這也可能是為什麼最近「今天股票加權指數」常常表現不佳的原因之一。這就像是拔河比賽,如果大多數的壯漢都往同一邊拉,繩子自然會往那邊傾斜。
你可能會問,那小散戶我們該怎麼辦呢?難道只能看著他們買賣,自己瞎猜嗎?當然不是!這裡有個小撇步要教你,叫做「股價淨值比」(英文簡稱P/B)。這指標就像是股市的「身高體重指數」(BMI)。它能告訴你,現在整個大盤是偏高還是偏低。通常來說,當「股價淨值比」接近或超過一點八的時候,就像是體重過重,股市下跌的機率就比較大,這時候我們可能就要適度地「減碼」,也就是賣掉一些股票,降低風險。反過來,如果「股價淨值比」接近或低於一點四,就像是體重適中,甚至有點偏輕,這時候股市上漲的機率就比較高,你就可以比較有信心地「加碼」,買進一些股票。當然,這只是一個參考指標,不是萬靈丹,但能幫你掌握大方向。
除了看指數和三大法人動向,觀察市場上漲或下跌的股票家數也很重要。想像一下,一個班級裡,如果大部分同學都得了高分,那這個班級的平均成績一定很好。反之,如果高分的人少,低分的人多,那平均成績肯定會拉低。在股市裡也一樣,最近上市櫃市場的統計顯示,上漲的家數遠少於下跌的家數。雖然偶爾會有「今皓」、「元禎」、「華邦電」這種亮眼的「漲幅排行」好學生,但整體來看,像「圓剛」、「今國光」、「達邁」這些跌幅較多的「壞學生」數量,還是比較多。這也進一步說明了,目前的市場氛圍確實比較保守,大部分投資人的錢都比較趨於觀望。
不過,你也不用太灰心,股市總是充滿機會與挑戰。就像人生一樣,有高潮也有低谷。我們身為投資人,最重要的是風險管理。想想看,如果你今天所有積蓄都拿去買股票,然後股市一個不小心跌深,你可能連飯都吃不飽了。所以,一定要記住這句話:「投資有賺有賠,申購前請詳閱公開說明書。」這不只是印在投資商品上的警語,更是血淋淋的教訓。無論是股票、外匯、商品、期貨、債券、基金,甚至是現在很夯的「加密貨幣」(英文:Cryptocurrency),這些金融工具都伴隨著高風險。尤其加密貨幣,它的價格波動之劇烈,就像坐海盜船一樣,隨時可能把你甩出去。
更別提那些「保證金交易」(英文:Margin Trading),那根本是把風險放大好幾倍的工具!你可能只用一點點錢,就可以操作很大筆的資金,但如果方向看錯,虧損也會成倍放大。所以,各位朋友,在踏入這個金融市場之前,務必先搞清楚每個產品的「風險」跟「成本」,問問自己能承受多少損失,再做決定。如果你對這個市場還不太了解,或者手上的閒錢不多,又希望資金保持高度的流動性,那麼,建議你先別急著投入太多資金。可以先從模擬交易開始,或者多看一些可靠的財經報導,諮詢專業人士的意見,而不是人云亦云,看到別人賺錢就一窩蜂跟進。畢竟,賺錢是別人的本事,虧錢可是自己的血汗錢啊!
最後要提醒大家,這篇文章裡的數字和分析,大部分來自「臺灣證券交易所」、專業的「精誠資訊」以及一些財經媒體的統計資料。這些資訊都是給你參考用的,就像看天氣預報一樣,它給你一個大概的方向,但實際天氣還是要看當天情況。網站上看到的數據,可能不會百分之百即時或精準,因為有時候它們是由「做市商」(英文:Market Maker)提供的,只是個「指示性價格」,不適合直接拿來當作你交易的依據。所以,任何的投資決定,都還是要靠你自己多方查證、獨立判斷,千萬別盲目跟從。記住,保護自己的錢包,比什麼都重要!
“`